补注温疫论
见温疫论条。
见温疫论条。
病证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二。即瘙疳。见该条。
指下焦有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泄二便等作用,而以出而不纳为其特征。《难经·三十一难》:“下焦者……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即子暗。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
病证名。小儿浮肿一种类型。因胆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胆气郁结,水湿内停,化而为热,湿热相蒸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口苦咽干。治宜利胆消肿。用小柴胡汤合五皮饮。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
五不男之一。指两性畸形,影响生育。参见五不男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出《两京记》。为李子之别名,详该条。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痰饮恶寒,由痰滞上焦,营卫阻滞,抑遏清道,不能固密腠理而恶寒。肥人多有此证。脉滑或沉,周身沉重,胸满食减,肌肉如故。”又:“浊痰滞膈,先用姜茶探吐,后用通圣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