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蚺蛇膏

蚺蛇膏

《中药大辞典》:蚺蛇膏

药材名称蚺蛇膏

拼音Rán Shé Gāo

别名蟒油(《纲目拾遗》)。

出处《别录》

来源为蟒蛇科动物蟒蛇脂肪

性味①《别录》:"平,有小毒。"

②《纲目》:"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毒癞疾,漏疮。

①《别录》:"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

②陶弘景:"能疗癞疾。"

③《食疗本草》:"主皮肤间毒气。"

④《纲目》:"绵裹塞耳聋。"

⑤《纲目拾遗》:"治漏疮。"

用法用量外用:熔化涂敷。

复方治漏疮:取鳞油,铜锅内熬熟,随将黄醋入油内搅匀,油纸摊膏,贴患处十余日。(《年希尧集验良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蚺蛇膏

药材名称蚺蛇膏

拼音Rán Shé Gāo

英文名Python fat

别名蟒油、蚺蛇油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陶弘景: (蚺蛇)真膏累累如梨豆子相着,他蛇膏皆大如梅李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蟒科动物蟒蛇的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Schlegel

采收和储藏:宰杀蚺蛇时,剥取脂肪,炼油。

原形态蟒蛇,全长6-7m。肛孔两侧有爪状后肢的残余。生活时背面灰棕色或黄色,背脊具有1行红棕色、镶黑边略成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各有1行较小而中央较浅的斑块。头颈部背面有一矛形斑,头部腹面黄白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尽可杂有少数黑褐色斑。眶前鳞2,眶后鳞3或4;上唇鳞10-12,吻鳞及前2枚上唇鳞有唇窝,前后若干下唇鳞有较浅的唇窝。背鳞平滑无棱,中段65-72行;腹鳞较窄小,255-263;尾下鳞65-69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夜间活动,能吞吃重10-15kg以下的野廘和山羊等动物,但主要以鼠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清热润肤。主风毒癞疾;漏疮;冻疮;烫火伤;皮肤皲皱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熔化涂敷。

复方治漏疮: 取蟒油,铜锅内熬熟,随将黄醋入油内搅匀,油纸摊膏,贴患处十余日。(《年希尧集验良方》)

各家论述1.《别录》: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

2. 陶弘景:能疗癞疾。

3.《食疗本草》:主皮肤间毒气。

4.《纲目》:绵裹塞耳聋。

5.《纲目拾遗》:治漏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蝙蝠

    《中药大辞典》:蝙蝠药材名称蝙蝠拼音Biān Fú别名服翼(《尔雅》),天鼠、伏翼(《本经》),飞鼠、老鼠、蟙蟔(《方言》),仙鼠(《尔雅》郭璞注),夜燕(《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蝙蝠科

  • 澜沧扁担杆

    药材名称澜沧扁担杆拼音Lán Cānɡ Biǎn Dɑn Gǎn别名子金根、小白药、小火绳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橡树科植物野火绳的根部真皮。夏秋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研末。原形态小灌木。

  • 活血连

    药材名称活血连拼音Huó Xuè Lián别名墨七、土莎连(《药学学报》10:692,1965)。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鞘柄乌头的根。夏、秋季采收。原形态多

  • 羊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肝药材名称羊肝拼音Yánɡ Gān别名绵羊肝来源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以肝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化学成分羊肝含多钟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B12等。

  • 秋牡丹根

    药材名称秋牡丹根拼音Qiū Mǔ Dān Gēn别名白头翁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秋牡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mone hupehensis Lem.var.japonoica(Thunb

  • 甜草

    药材名称甜草拼音Tián Cǎo别名野甘草、山甘草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广州耳草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直立,秃净,高30~50厘米,基部木质。枝圆柱形或有不明显的角。

  • 牛耳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耳大黄药材名称牛耳大黄拼音Niú ěr Dài Huánɡ别名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牛耳酸模Rumex nepalensis

  • 千金花

    《中药大辞典》:千金花药材名称千金花拼音Qiān Jīn Huā出处《本草乘雅半偈》来源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花。性味《本草乘雅半偈》:"味苦。"功能主治《本草乘雅半偈》:"以

  • 海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芋药材名称海芋拼音Hǎi Yù别名痕芋头、狼毒[广东]、野芋头、山芋头、大虫芋、天芋、天蒙来源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Alocasia odora (Roxb.) K.

  • 石蜐

    《中药大辞典》:石蜐药材名称石蜐拼音Shí Jié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铠茗荷儿科动物石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