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热

虚热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病热候》。①指阴阳气血虚亏引起的发热。《医学入门》卷五:“凡虚热皆因精神外驰,嗜欲无厌,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发热,实非有热也。”《证治准绳·杂病》卷一:“若夫饮食劳倦,为内伤元气,此则真阳下陷,内生虚热,故东垣发补中益气之论,用人参黄芪等甘温之药,大补其气而提其下陷,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不足也;又若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则阳气偏胜而变为火矣,是谓阴虚火旺劳瘵之症,故丹溪发阳有余阴不足之论,用四物加黄柏知母补其阴而火自降,此用血药以补血之不足者也。”又“骨痿、肉燥、筋缓血枯、皮聚、毛落,阴不足而有热疾,是为虚热。”“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者,虚热也,以甘寒之剂泻热补气。”《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入门》曰,气虚热,升阳以散之,宜补中益气汤益胃升阳汤血虚热滋阴以降之,宜滋阴降火汤坎离丸;气血俱虚热,升阳滋阴兼用之,宜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加知母、黄柏。”②指热病昏迷症状者。《石室秘录·热症门》:“发狂如见鬼状者,实热也;热病不知人者,虚热也。实热宜泻火,虚热宜清火。”参见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条。

猜你喜欢

  • 失明

    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视力丧失,盲无所见。详目盲条。

  • 靠山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①位于第一掌骨底的背侧。即阳溪穴。《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背穴图》:“靠山穴,在大指下掌根尽处腕中。能治疟疾,痰壅。”②即合谷穴,《小儿推拿广意·中卷

  • 浮碧山人

    【介绍】:见孙光裕条。

  • 肉龟

    病名。①《疡医准绳》卷四。即黄瓜痈。见该条。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发际疮之别称。见该条。

  • 苏学士方

    见苏沈良方条。

  • 腰热

    指腰部有热的感觉。见《灵枢·论疾诊尺》。腰为肾之府,肾虚或邪气在肾,可见腰热。《医学纲目》卷五:“热在腰或痛属肾。肾居腰,肾热则当腰亦热。”参见发热条。

  • 耶律庶成

    【介绍】:辽代医家,契丹族。字喜隐。精通汉文,1032年(重熙初)为枢密直学士。契丹原为游牧民族,尚少专门医药卫生设置和书籍,医药水平较低。兴宗耶律宗真命其将汉族地区医药方脉书籍译成契丹文,广为传播,

  • 症方发明

    书名。清·顾靖远撰。8卷。作者博览前人方书,参以己见,论述各科病证证治,剖析病情,介绍治法及治疗方剂颇详。并有医案举例,可供临床参考。此书为《顾氏医镜》的一部分。

  • 政和圣济总录

    见圣济总录条。

  • 妇科心法要诀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44~49)。清·吴谦等编。卷44调经及经闭诸证;卷45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卷46胎前诸症;卷47~48生育及产后;卷49乳症、前阴及妇科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