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初生牙龈红肿,状如两龈重叠。多由于口腔不洁,感染秽毒,加以素体肠胃有热,故循经上熏牙龈所致。症见牙龈红肿,经常啼哭,不能吮乳,面赤唇红,口涎外流,舌苔黄干,指纹紫滞
即睾丸。《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
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其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经下肢及腹部而抵达胸部。《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病证名。指因蛔虫积阻或攻窜所致的脘痛。《类证治裁》卷六:“蛔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蛔丸。”《张氏医通》卷五:“因蛔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蛔;蛔动故也。用川椒、乌梅、黄连、槟榔煎服。”参见虫痛条。本证可见
即腘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俗名腿凹,经曰腘中。”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薛雪条。
【介绍】:见沙图穆苏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即梦遗。详该条。
是金石类药品经过升华提炼制成的升丹、降丹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