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脱营失精

脱营失精

①出《素问·疏五过论》。由于情志内伤,耗营伤精所致,症见形体消瘦,精神憔悴,饮食无味,畏寒善惊健忘四肢痿废等。治宜益精养血镇心安神。②《张氏医通·杂门》引陈毓仁痈疽图形》所载“失营”,认为即系《内经》所载“脱营失精”。其病由于“营气内夺,五志之火煎迫为患。……初如痰核,久则渐大如石,破后无脓,惟流血水,乃百死一生之证。……其形著也,或发膺乳腋胁,或发肘腕胫膝,各随阴阳偏阻而瘕聚其处。久而不已,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则上下连属如流注然。……原夫脱营之病,靡不本之于郁,若郁于脏腑,则为噎膈等证……。”本病包括因情志抑郁诱发的恶性肿瘤。

猜你喜欢

  • 脾虚证

    指脾气、脾阳、脾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虚,论曰脾象土,位处中焦,主腐化水谷,通行营卫,

  • 八宝坤顺丹

    见《集验良方》卷五。即坤顺丹,见该条。

  • 鹭鸶咳丸

    见《中药制剂手册》。炒杏仁、生石膏、栀子(姜水炒)、天花粉、炒苏子、煅蛤壳、栝蒌皮各60克,炒牛蒡子、青黛、射干各30克,甘草12克,细辛6克,龙涎香1.5克,麝香0.6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

  • 膺中俞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府,见该条。

  • 豹文刺

    古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指于患部前后左右的血脉针刺出血的刺法。以其针时出血,痕若豹纹,故名豹文刺。因心主血脉,故本法应心而

  • 妊娠五更泄泻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每日五更之时必起泄一、二次者,此由命门火衰不能运化水谷,书中谓之肾泄。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大补脾胃为主,不可利小便反泄肾气,致伤胎元。……宜安胎神应丸。”(补骨脂、

  • 人参生脉散

    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 产后禁药

    泛指产后禁用的药物。清·倪东溟《产宝家传》:“产后气不顺,禁服枳实、厚朴耗气等药;产后伤食禁服大黄、三棱、莪术;产后身热禁服芩、连、栀、柏;七日内禁服地黄、芍药;戒有血块服牛膝、蓬术、苏木;戒大便不通

  • 劳损

    病证名。指虚劳、虚损之属阴虚者。《景岳全书·杂病谟》:“劳损之病,本属阴虚。”多因恣饮纵酒、色欲无度、劳倦过极,精血受损所致。《不居集》卷十九:“精极则阴虚,阴虚则无气,以致为劳为损。”详虚劳、虚损条

  • 缓疽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又名肉色疽。系生于少腹旁腹壁上的无头疽。多因足太阴脾经气滞寒凝而成。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不红不热,大如拳、小如桃李,痛引腰腿,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尪羸,则属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