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胎干难产。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产时用力太早,水衣先破,被风所吹,产户肿胀,干涩狭小者,用熏洗法,从容俟之,无不立下矣。熏洗法:紫苏不拘量,多点好,煎重汤熏洗阴户。随用麻油和蜂蜜涂之。
①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②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
病名。《灵枢·痈疽篇》卷九:“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同附骨疽。详该条。
①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②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更相胜负所能出现的病变。《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澼。夏伤于暑,秋生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谓四时之序也。”
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
【介绍】:明代医生。号瀛泉,又自号无系居士。年轻时曾任博士官职,后弃官,专攻医学。尤精于痘疹,著有《衍庆录》等书,已佚。
证名。指痧胀刮、放后余毒未尽,留于气分、血分聚结成块作痛。《痧胀玉衡·痧块》:“痧毒留于气分,成气痞痛,留于血分成血块痛,壅于食积阻滞,成食积块痛。盖因刮痧、放痧稍愈,痧毒未尽,不用药以消之之故。施治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官吏。字民望,号鹿园,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正德十五年(1520年)进士,曾任淮安总兵等官职,抗御侵犯我国沿海的倭寇有功。有不少著述,医学方面,曾选刻有《济世良方》一书
病名。①即脾痛。详该条。②指消中、寒中、热中。《证治要诀·大小腑门》:“然脾消又自有三,曰消中,曰寒中,曰热中。”参见有关条。
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由书商汇刻刊行。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