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见《外伤科学》(广东中医学院)。煅石膏、升丹各15克。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一至二次。功能提脓祛腐。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
【介绍】:见喻化鹏条。
病证名。即小儿惊。出《诸病源候论》。详小儿惊条。
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即红雪,见该条。
①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素问·阴阳离合论》:“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②指暗处。《素问·至真要大论》:“阴处反明”。③指前阴部位。
见《中药材手册》。为新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摘元方》。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