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痿

肾痿

证名。指骨痿。《医宗必读·痿》:“肾痿者,骨痿也。”详骨痿条。

猜你喜欢

  • 中暑

    病名。①指感受暑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症见突然闷倒,昏不知人,或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治当移患者至凉爽通风

  • 白红菜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 李譔

    【介绍】:三国蜀官吏。字钦仲。梓潼涪(今四川梓潼)人。曾为仆射中散大夫,通五经诸子,博学,笃好医方。

  • 眼睫连剳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目连剳。见该条。

  • 蒙头

    异痘之一。指痘出蒙头满面。属痘疮火毒共积于头部所致。治宜疏解,用松肌通圣散(《医宗金鉴》:荆芥、羌活、牛蒡、防风、紫草、红花、青皮、当归、赤芍、紫花地丁、蜂房、山楂、木通)。

  • 温水脏

    即温肾。详该条。

  • 伤寒补例

    书名。2卷。清·周学海撰。刊于1905年。周氏于本书自序中指出:“伤寒见证,不止仲景原文,仲景之外,尚有伤寒证治。”据此作者将《伤寒论》中“伤寒例”所申明的“即病为伤寒,伏气变为温热”的理论,通过对伤

  • 郁燠(ào 奥)

    蕴积薰蒸。指郁热内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

  • 脱阳

    阳气严重耗损,有虚脱倾向的病变。①《难经·二十难》:“脱阳者见鬼。”指阴寒内盛,阳气耗伤太过,以致神气不藏而出现幻觉、幻视、神志异常、呢喃乱语、或大汗淋漓等症状。②指男子因性交而出现虚脱的症状。

  • 汤麟

    【介绍】:见汤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