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
耵聍的俗称。详该条。
耵聍的俗称。详该条。
脉象之一。脉似沉似伏,重按实而弦长。主阴寒积聚,如癥瘕、痞块、疝气等。《脉诀汇辨》引沈氏语:“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牢脉不可混于沉脉、伏脉,须细辨耳。沉脉如绵裹砂,内刚外柔,然不必兼
治法之一。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临床用于泄泻清稀、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濡等偏湿证候,常用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
指表证化热,病势向里发展。症见不恶风寒而反恶热,烦渴,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等。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舌之两侧部。属肝胆。见舌条。
十二剂之一。用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参见寒能制热条。
详血寒条。
针灸体位名。详坐位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详凤单展翅条。
见《中药材手册》。即橘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