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医学入门》。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曲腰伏卧,眼目上视,手足抽掣;夹热多见于上半夜,仰身汗出,面赤身热。夹寒者,益黄散;夹热
出《针灸甲乙经》。即远道刺。见该条。
病名。出《三因方》卷十六。俗称莺翁,悬痈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大一枝箭之别名,详该条。
即白散,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著《累用经效方》。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大腹皮之别名,详该条。
见《海南植物志》。为猪笼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针灸资生经》注肩髎曰:“肩头正中两骨间一名中肩井,外台名扁骨。”后《针灸聚英》等作肩髎穴别名。
即膜原。《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详膜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