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缺盆

缺盆

①人体部位名。即锁骨上窝。《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②经穴名。代号ST12。出《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上方有颈横动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胸部满闷,喉痹瘰疬瘿瘤等。直刺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类经图翼》:“孕妇禁针”。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大叶灰菜

    见《黑龙江中药》。为大叶藜之别名,详该条。

  •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黑色斑点。点大成片,抚之不碍手。《丹溪心法·斑疹》:“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

  • 号筒杆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

  • 乳痰

    病名。乳中结核之一。《疡科心得集》卷中:“有乳中结核,始不作痛,继遂隐隐疼痛,或身发寒热,渐渐成脓,溃破者此名乳痰;或亦由肝经气滞而成,或由于胃经痰气郁蒸所致。用药疏肝之中必加贝母、半夏、瓜蒌等以治痰

  • 蒻头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蒟蒻之别名,详该条。

  • 频服

    服药方法之一。病在上部,药汤宜少量,分多次服。如咽喉痛,宜缓慢频频含咽。

  • 黑眼病

    证名。指黑睛部位病痛。详目痛条。

  • 脊背五穴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大人癫,小儿惊痫,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绳作三折,令各等而参合如厶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侠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

  • 白花矮陀陀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 泄郁汤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紫菀、贝母、桔梗、沙参、香附、砂仁、白蒺藜。水煎服。治肺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