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红头小仙

红头小仙

《中药大辞典》:红头小仙

药材名称红头小仙

拼音Hónɡ Tóu Xiǎo Xiān

别名毛干药、甲冬仗、那猪草(《广西药枝名录》),紫背倒提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全草。春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研粉备用。

原形态一至二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茎直立。密被淡黄色长毛。单叶互生,椭圆形,长2~4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稍尖,基部楔形,下延成柄,叶缘有细尖齿。头状花序,排成紧密圆锥状;总苞片紫红色;花全部管状,紫色。瘦果极小;被疏毛,顶生白色冠毛。

生境分部生于沟边、田埂。分布我国西南和南部。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治风热咳喘,头痛,鼻渊,胸膜炎,乳腺炎。

①《广西药植名录》:"止咳,消痰。治头痛,鼻渊,皮肤干燥。"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炎,退烧。治春温风热,肺炎,喘咳,胸膜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头小仙

药材名称红头小仙

拼音Hónɡ Tóu Xiǎo Xiān

英文名Herb of Pubescent Blumea

别名紫背倒提壶、肥儿宝、那猪草、红头草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柔毛艾纳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mollis (D. Don) Merr. [Erigeron molle D. Don; Blumea D.Don;Blumea Wightiana DC.; B. paru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柔毛艾纳香草本,高60-90cm。柱根直立,有纤维状叉开的侧根。茎分枝或不分枝,具沟纹,被开展的白色长柔毛和具柄腺毛,节间长3-5cm。下部叶有长达1-2cm的柄;叶片倒卵形,长7-9cm,宽3-4cm,先端圆钝,基部楔状渐狭,边缘有密细齿,两面被绢状长柔毛,下面较密,侧脉5-7对,不抵边缘;中部叶具短被绢状长柔毛,下面较密,侧脉5-7对,不抵边缘;中部叶具短柄,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3-5cm,宽2.5-3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尖;上部叶渐小,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通常3-5个簇生,密集成聚伞状花主邓,再排成大圆锥花序,花序柄长达1cm,被密片近4层,紫色至淡红色,花后反折,外层线形,背面被密柔毛和腺体,中层背面被疏毛,内层狭,长于外层2倍;花托扁平,蜂窝状;花紫红色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约10-个,花冠檐部5浅裂。瘦果圆柱形,被短柔毛;冠毛白色,糙毛状,易脱落。花期几乎全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900m的田野或代旷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有浙江、江西、台湾、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柱根粗直,有纤维状叉开的侧根。茎分枝或少有不分枝,具沟纹,被白色长柔毛,杂有具柄腺毛。单叶互生,具叶柄;叶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圆钝,叶缘具密细齿,两面被丝状长柔毛,中脉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弧状或斜上升,网脉明显。总苞圆柱形;总苞片草质,紫色或淡红色,花后反折,背面被柔毛;花托扁平,蜂窝状,无毛。花紫红以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含正三十烷(n-triacontan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ntane),2,3-二甲氧基-对-聚伞花素(2,3-dimethoxy-p-cymene),2,4,5-三甲氧基烯丙基苯(2,4,5-trimethoxyallylben-z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2-甲基-5异丙基环戊烯基羟酸(2-methyl-5-isopropylcyclopentene carboxylic acid)[1];菊油环酮(chrysantheneone)[1,2]及单萜(monoterpene)[2]等。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 将红头草煎液3g/kg、6g/kg分别涂于小鼠耳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炎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给大鼠腹腔注射6g/kg、8g/kg也有显着的抗蛋清性足跖肿胀的作用[1]。

2.解热作用红头草煎液3g/kg灌胃,对鲜啤酒酵母液所致大鼠高热有显着的解热作用[1]。

3.镇痛作用 经热板法及化学特质刺激法实验表明,红头草煎液3g/kg、6g/kg小鼠灌服有显着的镇痛作用[1]。

4.毒性红头草煎液小鼠灌胃的LD50为140±11.8g/kg,中毒开始有兴奋现象,后呼吸急促[1]。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止痛。主肺热咳嗽;小儿疳积;头痛;鼻渊;胸膜炎;口腔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捣烂冲开水含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止咳,消痰。治头痛,鼻渊,皮肤干燥。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炎,退烧。治春温风热,肺炎,喘咳,胸膜炎,乳腺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扇花果

    药材名称野扇花果拼音Yě Shàn Huā Gu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黄杨科植物野扇花的果实,秋、冬或春季采。原形态详"胃友"条。功能主治养肝安神。复方治头晕,心悸,

  • 云南小膜盖蕨

    药材名称云南小膜盖蕨拼音Yún Nán Xiǎo Mó Gài Jué英文名Yunan Araiostegia别名小冷蕨叶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云南小膜盖蕨的全草。拉丁

  • 老来青

    药材名称老来青别名黄寿丹、还少丹、披散黄细心来源紫茉莉科黄细心属植物黄细心Boerhaavia diffusa L.[B. repens L.],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

  • 盐肤木

    药材名称盐肤木拼音Yán Fū Mù别名盐霜柏、盐酸木、敷烟树、蒲连盐、老公担盐、五倍子树来源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以根、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夏秋

  • 横经席

    《全国中草药汇编》:横经席药材名称横经席拼音Hénɡ Jīnɡ Xí别名篦子王、梳篦王、薄叶红厚壳、独角风、铁将军、跌打将军、碎骨莲、皮子黄来源藤黄科胡桐属植物薄叶胡桐Caloph

  • 华中瘤足蕨

    药材名称华中瘤足蕨拼音Huá Zhōnɡ Liú Z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华中瘤足蕨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giogyria euphlebia Mett.采收和储藏:

  • 喜鹊肉

    药材名称喜鹊肉拼音Xǐ Què Ròu来源雀形目鸦科喜鹊Pica pica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滋补,通淋,散热。主治虚痨发热,消渴等。治肺结核:喜鹊1只

  • 鲛鱼

    药材名称鲛鱼拼音Jiāo Yú别名蜡鱼、瑰雷鱼(《南越志》),沙鱼、鳆鱼(《本草拾遗》),溜鱼(《纲目》),鲛鲨(《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肉。

  • 鲥鱼鳞

    《中药大辞典》:鲥鱼鳞药材名称鲥鱼鳞拼音Shí Yú Lín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鲱科动物鲥鱼的鳞片。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鲥鱼"条。功能主治治疔疮,汤火

  • 见血封口

    药材名称见血封口拼音Jiàn Xuè Fēnɡ Kǒu别名竹叶兰、岩七、白跌打、石枫丹、柄叶竹根七来源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弯蕊开口箭Tupistra wattii Hook.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