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筋痹

筋痹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入侵于筋所致的痹证。《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圣济总录》卷二十:“《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伸是也。”治宜舒筋养血,参以祛邪,用羚羊角散天麻丸等方。②指肝痹。《症因脉治》卷三:“肝痹之症,即筋痹也。”参见肝痹条。③指风痹。《医宗必读·痹。》:“筋痹即风痹也。游行不定,上下左右,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或赤或肿,筋脉弛纵。”参见风痹条。

猜你喜欢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书名。《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分上、下二册,共收中草药2200种左右,各药均按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顺序编写,并附以墨线或彩色图。全书内容丰

  • 悬球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目不赤痛,但上睑虚起若球,……试以手掌擦热拭之,少平,顷复如故。”即睥虚如球。详该条。

  • 毛刷子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泄泻

    病证名。本症多因脾胃被水湿所侵,或过伤乳食,或外感风寒暑湿邪气,导致脾运化失常而致;也有因体质虚弱,突受惊恐,影响气机升降失调;或因多食瓜果生冷,过服寒凉之药,以致耗损元气,脏腑虚寒;或因病久脾虚,脾

  • 伤寒论辑义按

    书名。丹波元简辑义,恽铁樵按。恽氏以日人丹波氏《伤寒论辑义》为蓝本,将个人的读书临证体会写成按语附于各节条文之后,并增补沈芊绿、王丙、喜多村等中日《伤寒论》注家的一些注文编纂而成。书中联系西医生理、病

  • 山根

    ①体表部位。出《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详頞条。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心的参考,故又名王宫,又名頞,见鼻条。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

  • ①由饮食精微所化生而循行于脉管中的血液。《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 苛草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 癖积

    病名。九积之一。指水瘀互结所致的积症。《儒门事亲》卷三:“癖积,两胁刺痛,三棱、广茂之类。”《医钞类编》卷九:“陈飞霞曰:癖者,血膜裹水,侧癖胁旁,时时作痛,时发潮热,或寒热往来似疟。故疟家多有此症,

  • 五音

    出《灵枢·邪客》。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