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寓意草》。即恶阻。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灵枢·营卫生会》。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疏,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肾,或出于半身。《证治要诀》卷九:“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芪建中汤加浮麦少许。
书名。上、下二集。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本书收集全国各类中药材,分为西怀类、川汉类、南广类、山浙类、草药类、附录等,对于产地、产季、产况、产作的药材知识,系根据上海老药工的经验,结合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生于头顶五处穴部位的疽。证治同透脑疽,详见该条。
稸,同蓄。积聚。《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病名。见《疡医大全》。相当于耳源性颅内感染。参见黄耳伤寒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眼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