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芍药

白芍药

出《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主产浙江、四川、安徽等地。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①治头晕头痛,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腓肠肌痉挛,手足拘挛疼痛,自汗盗汗。②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煎服:4.5~9克。反藜芦。本品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苯甲酸、β-谷甾醇、鞣质及挥发油等。芍药甙对小鼠有镇静、解热、镇痛、解痉和抗惊厥作用;对大鼠有抗炎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并抑制其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对子宫亦有抑制作用。对狗冠脉及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本品与甘草有效成分Fm100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从而证实“芍药甘草汤”组成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 黄明生

    【介绍】:参见郑宏纲条。

  • 仲夏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太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五月之时,故名之曰仲夏痹也。”详手太阳经筋病候条。

  • 田螺疱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多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热足涉水,湿冷之气郁滞而成。多生足蹠,初起黄泡或紫白泡,形如豆粒,胀闷硬痛,皮厚难破,甚则足背浮肿,身发寒热。外治用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煎

  • 手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手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法,即按针麻要求在手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各种手术。临床上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刺激点,并辅以体针穴位,如头颈部手术取咽喉点、颈项点透咳喘点、合谷等。

  • 手少阴之正

    出《灵枢·经别》。即手少阴经别,见该条。

  • 提弹法

    推拿理筋手法之一。又名提筋法、拨络法、弹筋拨络法。包括提法和弹法。用手或拇食指将患者伤部或其邻近部位的肌腱或肌肉提起,迅速放开,并用手指弹拨筋肉。适用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背阔骨、背

  • 蚶子壳

    见《本草蒙筌》。为瓦楞子之别名,详该条。

  • 女子逆经赤涩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 龙舌叶

    见《广东中草药》。为龙利叶之别名。详该条。

  • 王实

    【介绍】:宋代医家。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曾任信阳太守,为著名伤寒学家庞安时弟子。集各医家论证伤寒方论,编成《伤寒证治》,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