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包括气血、脏腑等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某些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后世多将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古代诊脉常规,候脉不少于五十动为度,以便认辨脉象,并了解其中有无促、结、代脉。《灵枢·根结》:“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
书名。4卷。补篇1卷。清·毛祥麟撰于1903年。书中对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的心得体会等均有所记述,并批评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书中杂有炼丹等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外感时邪,损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因肺热内郁,风寒外束者,症见发热形寒、咳嗽、脉象浮大。宜清热解表,用泻白散加荆芥、防风、葛根之属。因风热犯肺者,症见发热口干,脉象浮数。宜
医著。三卷。著者不详。以朝医特有的“统”论述。第一卷为四象泛论,分述四象人之性格、爱好等;第二卷为病变,分述四象人之病理生理、养生预防等;第三卷为药方,按太少阴阳四象辨症论治。载方90个。1984年延
理气法之一。用辛香行气药,以开散痞结的治法。适用于胸、胁、脘、腹等处胀闷。常用药物如藿香梗、佩兰、广木香、厚朴、佛手等。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因血崩失血过多,心肝失养所致。症见两目昏暗,卒倒不省人事。治宜补血止血。方用固本止崩汤。若崩血不止,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危重症候,治宜回阳救逆,急与参附汤以救逆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一长一圆即雌雄也。”即肛门外有两个大小不等的痔核。宜内服苦参丸或手术治疗。
【介绍】:晚清医家。字养吾。湖南浏阳人。研究白喉,颇有心得,撰有《白喉捷要》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