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生脉散

生脉散

药方名称生脉散

别名生脉汤(《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麦门冬1.5克五味子7粒人参1.5克

药理作用1.微量元素的测定:《中成药研究》1986(8):17,采用原子吸收分光亮度计对生脉散中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三味药含铁量最高;尤其是五味子;其次是锰含量,亦以五味子最高,镍在麦冬中含量较丰富,铜、铬也以五味子含量较高。

2.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中华医学杂志》1974(4):246,心电图与组织化学法的实验结果,显示生脉散可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使缺血的心肌以最经济的方式作功,延长心肌的存活时间,这可能与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和离子传递系统,减少心肌对氧和能量的消耗有关,因而本方对心脏复苏具有特殊的"强心效应"。

3.改善微循环:《辽宁中医杂志》1984(12):36,生脉散注射液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并能阻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症提供了实验药理学依据。

功能主治补肺益气,养阴生津。治热伤气阴,肢体倦怠,气短懒言,汗多口渴,,咽干舌燥,脉微;久咳肺虚,气阴两伤,干咳少痰,短气自汗,脉虚者。现用于中暑、小儿夏季热、功能性低热及其他发热性疾病而见气阴两伤者。此外,还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急病症。

用法用量长流水煎,不拘时服。

备注方中人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五味子敛肺止渴、止汗,为佐。三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摘录医学启源》卷下

猜你喜欢

  • 复元丸

    药方名称复元丸处方川楝子25个(锉肉,作5份,一份茴香炒,1钱;1分陈皮炒,2钱;一份黑牵牛炒,2钱;一份神曲炒,2钱;一份巴豆5粒,炒,除去巴豆,或破故纸2钱代用)。制法上为细末,煮少面糊为丸。功能

  • 坚中丹

    药方名称坚中丹别名坚中丸处方半夏1两,猪苓1两(去皮,别为末)。制法上同炒半夏黄色,却将猪苓末盖半夏,地上以盏合定经宿,去苓只取半夏末之,以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室女白沃。用法用量坚中丸《普济

  • 小儿止嗽金丹

    药方名称小儿止嗽金丹处方元参(去芦)麦冬杏仁(去皮,炒)各120克 炒苏子60克 焦槟榔90克胆星120克知母苏叶各60克桔梗竹茹粉 生桑皮 川贝 花粉 生蒌仁甘草各9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

  • 香橘饼

    药方名称香橘饼处方木香3克青皮3克(炒)陈皮3克厚朴(姜汁炒)15克神曲15克(炒)麦芽15克(炒)制法上为末,蜜和为饼。功能主治治伤冷泻利。用法用量紫苏、米饮调下。摘录《婴童百问》卷七

  • 苍莎导痰丸

    药方名称苍莎导痰丸处方苍术香附各60克陈皮白茯苓各45克枳壳半夏南星 炙草各30克制法用生姜自然汁浸蒸为丸。功能主治开痰散结,祛湿解郁。主痰湿俱盛,数月而经一行者,亦治湿痰白带。用法用量每服10克,淡

  • 通苓散

    《世医得效方》卷五:通苓散药方名称通苓散处方猪苓(去皮)白术(去芦)泽泻(去毛)赤茯苓(去皮)车前子木通茵陈瞿麦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脾止泻。治温热泄泻。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

  • 酒煎干蟾丸

    药方名称酒煎干蟾丸别名干蟾丸处方干蟾1枚(用无灰酒1升煎其酒半升以来却去蟾骨,煎令熟,以后于乳钵内并酒1时,研令如膏,次用后药),肉豆蔻2枚(去壳),槟榔1两,甘草1寸(炙微赤锉),乳香半两(研人),

  • 撩痰方

    药方名称撩痰方处方川乌尖7个,白附尖7个(去皮,生用),蝎梢7枚,石绿少许。制法上为末,一处和匀。功能主治慢惊风。用法用量用软鸡翎蘸药入喉中,频以帕子拭之。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六

  • 拔脓净

    药方名称拔脓净处方红升丹、乳香、没药、穿山甲。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排脓止痛,祛腐生新。主窦道、瘘管、慢性骨髓炎窦道、褥疮、手术后伤口感染,以及其他感染创面,脓肿破溃。用法用量撒患处。摘录《上海市药品标

  • 加味火杴丸

    药方名称加味火杴丸处方火杴草9斤,枯松枝2两,石膏3两(煅),石楠叶1斤,萆薢半两(醋煮7次,晒干)。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功能主治阳证脚气。用法用量方中枯松枝用量原脱,据《普济方》补。摘录《朱氏集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