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甘草泻心汤

药方名称甘草泻心汤

处方甘草(炙.三钱)干姜(炮.三钱)黄芪(一钱半)黄连(一钱半)人参(一钱半)半夏(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医反下之,并自利,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甘草泻心汤

药方名称甘草泻心汤

别名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甘草12克(炙)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功能主治益气和胃,消痞止呕。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伤寒论

《圣惠》卷十:甘草泻心汤

药方名称甘草泻心汤

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半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下之后,日数多,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而烦,非是结热,是胃中虚气上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十

猜你喜欢

  • 断红饮

    《辨证录》卷三:断红饮药方名称断红饮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荆芥(炒黑)3钱,三七根末3钱。功能主治止血。主大怒吐血,色紫,气逆,两肋胀满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观聚方要补》卷五:断

  • 还少丹

    《洪氏集验方》卷一:还少丹药方名称还少丹别名还少丸(《杨氏家藏方》卷九)、滋阴大补丸(《医学正传》卷三)。处方干山药牛膝(酒浸一宿,焙干)各45克山茱萸白茯苓(去皮)五味子肉苁蓉(酒浸一宿,焙干)石菖

  • 麦疥速愈汤

    药方名称麦疥速愈汤处方银花10克菊花10克 公英18克地丁10克 生地6克 元参6克赤芍6克 丹皮10克竹叶10克黄连6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麦疥(麦收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

  • 健脾丸

    《中国药典》:健脾丸药方名称健脾丸处方党参200g白术(炒)300g陈皮200g枳实(炒)200g山楂(炒)150g麦芽(炒)200g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炮制上六味,粉

  • 碧香丹

    药方名称碧香丹处方天竺黄1两,不灰木(烧赤放冷)1两,赤石脂1两,龙骨(煅)1两(先为细末),腻粉1两,定粉1两,铅白霜1两,蛤粉1两(别研)。制法上拌匀,入麝香半两,再研,滴水和丸,如鸡头子大。功能

  • 救苦汤

    《兰室秘藏》卷上:救苦汤药方名称救苦汤别名还阴救苦汤(《原机启微》卷下)。处方桔梗连翘红花细辛各0.3克当归身(夏月减半)炙甘草各1.5克 龙胞草苍术各2克黄连羌活升麻柴胡防风藁本各3克知母生地黄黄柏

  • 益营煎

    药方名称益营煎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芍甘草茯神枣仁远志紫石英木香柏子仁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治思虑烦劳,致患痫症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类证治裁》卷四

  • 丁香脾积圆

    药方名称丁香脾积圆处方丁香、木香,各半两;皂荚三大枚(烧存性),青橘皮(洗)一两,莪茂三两,三棱二两,高良姜二两。以上同用米醋一升,于瓷瓶内煮干,莪术、三棱、良姜,并乘热切碎,同焙干。巴豆(去壳)半两

  • 京三棱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京三棱汤药方名称京三棱汤处方京三棱(炮,锉)1两,木香1两,甘草(炙,锉)1两,蓬莪术(炮,锉)1两,藿香叶1两半,乌药(锉)半两,茴香子(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制法上

  • 浮萍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八:浮萍散药方名称浮萍散处方浮萍草(阴干)制法为末。功能主治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羊子肝半片,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调药服之,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