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琴叶榕

琴叶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琴叶榕

药材名称琴叶榕

拼音Qín Yè Rónɡ

别名牛奶子树、铁牛入石

来源桑科榕属植物琴叶榕Ficus pandurata Hance,以入药。全年采根,晒干。叶夏季采。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乳汁不通,跌打损伤,腰痛疼痛;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琴叶榕

药材名称琴叶榕

拼音Qín Yè Rónɡ

出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琴叶榕根、叶。根:全年可采,叶:6~10月采收。

原形态琴叶榕,又名:牛奶子树、鼠奶子、奶汁树,骨风木、铁牛入石、牛奶柴

落叶小灌木。高1~2米。小枝及叶柄幼时被白色短柔毛,后无毛,常呈红紫色。单叶互生;变异甚大,小捷琴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1.5~4.5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突尖,中部常多少收缩而成窄腰形,两面无毛,有时下面被短柔毛;柄长4~8毫米。花序托单生或成对腋生,有短梗,卵圆形或梨形,热时紫红色,直径10毫米,顶端有脐状凸起;基部有苞片3;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内,花被4,花柱侧生。花期6~7月(广东)。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的灌木丛、疏林中或村落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

性味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微涩,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甘微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理湿,和瘀通乳。治黄疸,疟疾,痛经,乳痈,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祛风,去湿,解毒。疗疟,通乳汁。"

②《福建中草药》:"活血行气,舒筋通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黄疸:琴叶榕根二两,马蓝二两。水煎服。

②治疟疾:琴叶榕根一两至一两五钱,切片,酒炒,水煎二次,于疟发前四小时与二小时各服一次。

③治乳痈:鲜琴叶榕根二两,水煎去渣,用甜酒兑服。外用鲜琴叶榕叶捣敷患处。(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腰背酸痛:琴叶榕干根一至二两,穿山龙干根五钱。酒水煎服。

⑤治痛经:琴叶榕干根一两,益母草五钱,艾叶二钱。水煎服。

⑥治跌打损伤:琴叶榕干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琴叶榕

药材名称琴叶榕

拼音Qín Yè Rónɡ

别名甘草、山沉香、过山香、铁牛入石、牛根子

出处出自《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琴叶榕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andurata Hance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秋季为佳;叶,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小灌木,高1-2m。小枝及叶柄幼时生短柔毛,后变无毛。叶互生;叶柄长 4-8mm,被粗伏毛;托叶迟落,披针形,长约4mm,无毛或于基部被灰白色毛;叶片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11cm,宽1.5-6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浅绿,有短毛;基出脉3条,侧脉3-5对,网脉明显。隐头花序(榕果)单生于叶腋或已落叶的叶腋,卵圆形,成熟时紫红色,直径6-10m,先端有脐状突起,基部圆形或收缩成短柄,基部的苞片3,卵形;总花梗长3-10mm;雄花、瘿花生于同-花序托内;雄花花被片4,雄蕊3,稀有2,花丝长短不一;瘿花花被片3-4,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3-4花柱侧生。瘦果。花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干山地疏林、灌木丛或村落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黄疽;疟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痈;痛经;闭经;痈疖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0~ 60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黄疸:琴叶榕根二两,马蓝二两。水煎服。②治疟疾: 琴叶榕根一两至一两五钱,切片,酒炒,水煎二次,于疟发前四小时与二小时各服一次。③治乳痈: 鲜琴叶榕根二两,水煎去渣,用甜酒兑服。外用鲜琴叶榕叶捣敷患处。(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④治腰背酸痛: 琴叶榕干根一至二两,穿山龙干根五钱。酒水煎服。⑤治痛经: 琴叶榕干根一两,益母草五钱,艾叶二钱。水煎服。⑥治跌打损伤: 琴叶榕干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江西民间草药验方》:祛风,去湿,解毒。疗疟,通乳汁。

2.《福建中草药》:活血行气,舒筋通络。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花威灵仙

    药材名称大花威灵仙拼音Dà Huā Wēi Línɡ Xiān别名威灵仙来源药材基源:为毛植物大花威灵仙的根和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courtoisii Hand.Mazz.采收

  • 广石豆兰

    药材名称广石豆兰拼音Guǎnɡ Shí Dòu Lán别名单叶岩珠、岩枣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的假鳞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

  • 倒莓子

    药材名称倒莓子别名腺花茅莓、莓子蔓、红莓梢来源蔷薇科倒莓子Rubus parvifolius L. var. adenochlamys (Focke) Migo,以枝叶及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性

  • 白刺

    药材名称白刺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

  • 枫香脂

    《中国药典》:枫香脂药材名称枫香脂拼音Fēnɡ Xiānɡ Zhī英文名RESINA LIQUIDAMBARIS别名白胶香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

  • 苏铁叶

    药材名称苏铁叶拼音Sū Tiě Yè别名番蕉叶、铁树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lium Cycadi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常绿木本植物,不分

  • 松树皮

    药材名称松树皮拼音Sōnɡ Shù Pí来源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马尾松、油松、思茅松等的树干内皮。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收敛,生肌。外用治烧烫伤,小儿湿疹。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焙干研

  • 画眉草

    《中药大辞典》:画眉草药材名称画眉草拼音Huà Méi Cǎo别名榧子草(《植物名实图考》),星星草(《植物名汇》),蚊子草(《种子植物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禾本科植

  • 香叶子

    《中药大辞典》:香叶子药材名称香叶子拼音Xiānɡ Yè Zi出处《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樟种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枝、叶。原形态香叶子,又名:香树。常绿灌木,高1~3米。小枝光滑,树皮黄绿色。叶

  • 刺盖草

    药材名称刺盖草拼音Cì Gài Cǎo别名大刺盖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秋季采根,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粗壮,须根白色。茎直立,具明显纵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