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玉翳浮瞒

玉翳浮瞒

病证名。《银海精微》:“玉翳者,风充入脑,积热肝膈,发歇疼痛,失于调治,日久积累,血凝不散,结成白翳,遮满瞳人,如玉色相似,立名玉翳浮瞒。”即玉翳遮睛,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臭椿子

    见《江苏药材志》。为凤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 惊郁

    七情郁证之一。见《类证治裁》卷三。《张氏医通·惊》:“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症见短气、自汗、眠多异梦者,宜用温胆汤、远志丸、龙齿清魂散等方。若见胆怯神迷者,宜用人参、枣仁、茯神

  • 外辅骨

    指腓骨,位于骨之外侧。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 务中药性

    书名。18卷。另附卷首及卷末各1卷。清·何本立撰。刊于1845年。作者字务中,故取为书名。本书自《本草纲目》中选出药物约560余种,每种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解说明,并标注音释。首卷为脏腑用药式、引经

  • 马刀疮

    病名。见《医学正传》卷六。《疡科准绳》卷三:“又有马刀疮,亦生于项腋之间,有类瘰疬,但初起其状类马刀,赤色如火烧烙极痛,此疮甚猛,宜急治之。”未溃者用柴胡通经汤,已溃者用救苦化坚汤。并可艾灸肩井、肺俞

  • 疝气

    疝之别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详疝条。

  • 食厥

    厥证之一。指暴饮暴食所致昏厥的病证。《赤水玄珠·厥证门》:“有人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恼怒,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者,此食厥也。盖食滞胸中,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故生此症。若误作中风而用祛风散

  • 秘制太和丸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方。制香附、制苍术、藿香、防风、前胡、苏叶、薄荷叶、厚朴、草果、姜半夏、乌药、陈皮、焦麦芽、砂壳、炒枳壳、焦山楂各四两,白蔻仁、木香、茯苓、川芎、羌活、白芷、甘草各三两。为细末

  • 苡仁汤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薏苡仁、汉防己、赤小豆、炙甘草各一钱半。水煎服。治风热及唇核。

  • 黄承昊

    【介绍】:明代官吏。字履素,号阇斋。秀水(浙江嘉兴)人。1616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因体弱多病而留心医药。把薛己的著述摘编成《医宗摘要》一书;晚年又将所搜藏的材料,编成《折肱漫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