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漐漐汗出

漐漐汗出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形容微微汗出之状。

猜你喜欢

  • 病证名。见《灵枢·百病始生》。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并有五积之分。心积名伏梁,肝积名肥

  • 咽喉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

  • 眼胞菌毒

    病名。见《外科正宗》。系脾经蕴热所致。症见睑缘生出小泡,渐长如菌状,头大蒂小,不痛不痒,甚者眼翻流泪,视物受障,经久不愈。治宜清脾泻热为主。用清凉圆煎水外洗,内服凉膈清脾饮加减。尚可酌情手术治疗。

  • 五阴

    指手太阴、手少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五条阴经。《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 盘肠痧

    痧证之一。①即紧痧。《痧胀玉衡·盘肠痧》:“痧毒肆行,盘转肠胃,虽不痛不疼,苦楚万状,命在须臾,此紧痧之症也。”②即绞肠痧。《痧证汇要·绞肠痧(盘肠痧)》:“心腹绞痛,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

  • 守宫

    出《尔雅》。为壁虎之别名,详该条。

  • 新定吴茱萸汤

    《金匮翼》卷六方。人参一钱,炮吴茱萸三分,黄连六分,茯苓二钱,半夏一钱半,木瓜七分。加生姜,水煎服。治胃脘痛不能食,食则呕,其脉弦者。

  • 正水

    病名。①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多因脾肾阳虚,水停于里,上迫于肺所致。参见水肿、肺虚身肿条。②指十种水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称心水、肝水、肺水

  • 知命丸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 商阳

    经穴名。代号LI1。出《灵枢·本输》。别名绝阳。属手阳明大肠经。井(金)穴。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背动、静脉网。主治中风昏迷,发热,耳聋,齿痛,咽喉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