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又名瞳神缺陷、瞳神干缺。常由肝肾亏损,虚火上炎引起。多因瞳神缩小失治,黄仁与其后黄精部分或全部粘附所致。证见“金井不圆,上下东西如锯齿,缺参差”(《银海精微》),或如梅
【介绍】:见李惺庵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大仪,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人。因病,发其先世所藏方书,潜心探究,终以医名。为医重视理中气,不泥于古。兼工诗,人谓得盛唐体。著书甚多,卒年89岁。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外伤名。见《千金要方》。即犬噬人伤。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肉豆蔻之别名,详该条。
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出《灵枢·卫气失常》。其皮肉结实,体型较大。
出《本草图经》。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医论。医案著作。2卷。清·王三尊撰于1721年。上卷医论55条。下卷医案78则。作者认为“古人创立方书,无非为后人入道之门”,临床所见病情交错,医治应随机应变。医论中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广论辨证施治、各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百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