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浮郄

浮郄

经穴名。代号BL3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大腿后外侧,腘窝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处;或于委阳穴直上1寸取穴。另说“委阳上二寸”(《循经考穴编》广注);“去殷门下一寸三分”(《针灸集成》)。布有股后皮神经,腓总神经和膝上外侧动、静脉。主治髀枢不仁霍乱转筋,下肢麻痹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柴胡养营汤

    《温疫论》卷上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天花粉、知母。加姜、枣,水煎服。治温病下后,重亡津液,里症未尽,而表有余热者。

  • 黑道

    二月所行之道。《汉书》:“日有中道,月有九行,……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

  • 气由脏发

    气,指神气、精气。皆源于五脏。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变,会反映到气色的变化(见《四诊抉微》)。

  • 成方

    即现成的处方。通常指医生诊病后,按方书已订之方,原方使用者为成方。故成方可包括经方、时方等。

  • 溃疡丸一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乌贼骨18克,吴茱萸、砂仁各15克,甘草、干姜12克,乌药、延胡索各9克,肉桂3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日二至三次。治脾虚型溃疡病,症见

  • 眉棱骨

    骨名。额骨的眶部。眼眶的上缘。

  • 食气霍乱

    病名。指霍乱由饮食所伤,又感外邪引起者。多因饮食过饱,中气不运,膏梁厚味,肠胃凝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又值风暑湿喝等邪外袭,则挥霍撩乱。《症因脉治》卷四:“食气霍乱之症。胸前饱闷,胀痛,嗳气,吐泻交

  • 万氏牛黄丸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 洗冤集录

    法医学著作。简称《洗冤录》又称《宋提刑洗冤集录》。宋·宋慈撰。刊于1247年。原书10余卷。明代以后只有4卷本流传,并有不少的注释本和增补本。作者在继承前代我国法医学著作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反映和总结

  • 护睛水

    《疡医大全》卷十一:“白睛最坚属肺金,内藏护睛水,如鸡子清之稠浓。”似指今称玻璃体。参见神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