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阴血耗损的危重证候。多由高热、汗吐泻、出血或其它慢性消耗发展所致。临床表现为身体干瘪、皮肤皱折或眼眶深陷,精神烦躁或昏迷谵妄。本证与亡阳之别在于:虽有汗出但身热、手足温,口渴而喜冷饮,呼吸气粗,唇舌干
病名。出宋·陈选《妇科秘兰》。亦名乳胎、儿泣、鬼泣。《妇科秘兰》:“妊娠乳自流出者,谓之乳泣。”因孕妇气血虚弱不能统摄,乳汁自出,出多则血不足以养胎,以致影响胎儿发育。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
补法之一。补益肾脏的方法。分补肾阴、补肾阳。详各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原始》名阴郄。即长强,见该条。
即差。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即皂角刺,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锦地罗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萹蓄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清·汪昂撰于1694年。本书系将《灵枢·经脉》十二经循行与主病部分编成的七言歌诀。书后附有奇经八脉歌诀,以便初学诵读。本书多与汪昂《汤头歌诀》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