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四。多因三焦风热相搏而成。本病发于耳后,初起如胡椒颗粒,逐渐肿大,甚则溃烂如蜂房,灼热疼痛,色红,或肿连耳廓。若破溃后脓液内通耳窍,则病难速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发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锁子骨即锁骨。多因跌坠、撞击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可有骨声,头倾斜于患侧,下颌偏向健侧,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折端移位者,治宜手法整复,给予固定;无移位者,仅需固定
医案著作。清·叶桂撰,郭维浚编。2卷。原系抄本,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上卷包括春温、时疠、暑、燥、寒、冬温、疟疾等各类时症;下卷记述妇、儿、痘疹、外科。每类病证,介绍辨证立法及处方,辨析疑似之证,
即白金丸,见该条。
①额部。《类经》卷六:“额上曰颜。”“颜为额角,即天庭也。”②泛指脸面部。
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之血。
出《新修本草》。为金银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有头疽生于肺俞及肝俞。证治同发背。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即肾火偏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