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沈氏尊生书

沈氏尊生书

丛书名。72卷。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作者认为“人之生至重,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庶不致草菅人命。”故以“尊生”为书名。全书共七种,即:《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谜》、《要药分剂》。对医理、诊法、内、儿、妇各科临床证治均有论述,在临床治疗方面,除方药外,对气功疗法颇为重视。

猜你喜欢

  • 大肠泄

    病证名。《难经·五十七难》:“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后世多认为属寒。治宜温中散寒,可用干姜附子汤等方。参见寒泄条。

  • 君臣佐使

    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是指方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是

  • 下摩生门

    自我按摩的方法。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九。生门即脐部。屏住呼吸,鼓起腹部,用手掌摩腹部一周。能调整三焦之气。

  • 蜡烛扦草

    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

  • 斗篷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水芋草之别名,详该条。

  • 白硬苔舌

    白苔而舌体干硬的舌象,为痰火壅结,或热邪传入阳明,胃津耗损所致。宜速下之,佐以甘寒生津(见《伤寒舌鉴》)。

  • 细叶凤凰尾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 囟风伤寒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指婴幼儿囟门未合,感受风寒而引起的鼻塞。治以葱白捣碎取汁,涂于囟门;或用艾茸炒热,布包敷于囟门,气通即愈。参见鼻风条。

  • 打官司草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 徐神翁

    【介绍】:见徐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