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幽赋
见针经指南条。
见针经指南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版。为通光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剂之一。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参热可制寒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方。橘叶二十片,栝蒌半个或一个,川芎、黄芩、栀子、连翘、煅石膏、柴胡、陈皮、青皮各一钱,生甘草五分。水煎,食远服,渣再煎服。治外吹乳,寒热已退而肿未消者。
骨骼部位名。指肩胛骨上角部,又称伏骨。《针灸甲乙经》:“天窌,在肩缺盆中,毖骨之间陷者中。”
【介绍】:见郑承湘条。
脉象之一。一息四至,来去怠缓。若脉来和缓均匀,为平脉;若脉来弛缓松懈为病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脉诀汇辨》:“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是溪的异体字。参见溪谷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症与眼弦赤烂同,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