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

猜你喜欢

  • 攀索叠砖

    正骨方法。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绳横结挂于高处,下叠砖左右各三块,患者立于砖上,双手攀绳,医者按扶患部,助手抽患者足下一砖,令患者直身挺胸,少顷再各抽一砖,如法三次,其足着地,使气舒瘀散,则椎骨陷

  • 凉伞遮珍珠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朱砂根之别名,详该条。

  • 乌贼丸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九,见该条。

  • 上廉

    ①经穴名。代号LI9。出《针灸甲乙经》。《圣济总录》称手上廉。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3寸处。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主治头痛,目眩,肠

  • 喘胀

    病证名。喘,指喘嗽;胀,指腹部及肌肤肿胀。喘与胀在病理机制上常互为因果,其关键在于肺、脾机能的异常。《证治准绳·幼科》:“凡喘嗽之证,若小便不利,则必生胀,胀则必生喘。要分标本先后,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

  • 良朋汇集

    见良方汇集经验神方条。

  • 虾蟆子

    见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蝌蚪。详该条。

  • 卫气不固

    即表气不固,详该条。

  • 白喉治法抉微

    见白喉治法忌表抉微条。

  • 聤耳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劳伤血气,热乘虚而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①泛指耳窍中流脓者。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此外,又把其脓带白色者名缠耳;脓带青色者名震耳;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