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浑与混通。②湿浊之邪。《伤寒论·辨脉法》:“浊邪中下,名曰浑也。”
综合性医书。18卷。清·叶盛辑。刊于1729年。本书系选录《内经》及历代医书分门别类整理的资料汇辑。卷1~2阐述脏腑、病机、四诊、用药等;卷3~17为内、妇、儿、外科疾病证治,每病先列证候,次列治法、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发于肘窝、腘窝的一种湿疮。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由于风邪袭入腠理兼挟湿热所致。常见于儿童。好发于对称的肘窝、腘窝、踝侧等处。患处皮肤初起红斑,继起丘疹,水疱,瘙痒,搔破糜烂浸淫,时轻时重,日久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四方藤之别名,详该条。
即耳垂。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故名。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光慈菇之简称,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①颈以下,腰以上部位。②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于背。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三。即异功散第一方,见异功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