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瘀血内结所致的胃脘痛。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症因脉治》卷一:“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淤血痛也。”《医学三字经》卷一:“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
即耳穴模型,见该条。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五焦,即第五、六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心腧在五焦之间。”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恶阻。详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坏疽漏。参见该条。
【介绍】:见张三锡条。
见伤寒心镜条。
和法之一。用清热泄湿的药物以治疗湿热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的方法。如症见往来寒热、口苦、胁痛、胸闷欲呕、小便浑浊,舌质红,苔黄白腻,脉弦滑数等,用蒿芩清胆汤。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竹茹,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川贝母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