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断红丸

断红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侧柏叶(微炒黄)川续断(酒浸)鹿茸(燎去毛,醋煮)附子(炮,去皮、脐)黄耆(去芦)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当归(去芦,酒浸)各30克白矾(枯)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风、痔疾已久,脏腑虚寒,便血不止,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张氏医通》卷十四: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侧柏叶(炒香)川续断(酒炒)各9克鹿茸1具(酥炙)

制法上三味,为细末。醋煮阿胶为丸。

功能主治主虚寒便下血,延久不止,面色淡暗者。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乌梅汤、人参汤、米饮汤任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大黄(煨过)3钱,桃仁3钱(去皮尖),当归半两,槟榔半两,皂角仁5钱,黄柏5钱,荆齐穗5钱,枳壳5钱,猬皮1两(炙),黄连1两,秦艽1两,槐角子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独在胃与大肠出。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如鲜血下甚者,加棕榈灰、莲房灰各5钱。

摘录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

《济生》卷八: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别名剪红丸

处方侧柏叶1两(微炒黄),川续断1两(酒浸),鹿茸1两(燎去毛,酒煮),附子1两(炮,去皮脐),黄耆1两(去芦),阿胶1两(锉,蛤粉炒成珠子),当归1两(去芦,酒浸),白矾(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主肠虚,脏腑久虚而肠风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剪红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摘录《济生》卷八

猜你喜欢

  • 天花散

    药方名称天花散别名天华散(《寿世保元》卷五)、玉泉散(《古今医鉴》卷十)。处方天花粉生干地黄各30克葛根麦门冬(去心)五味子各15克甘草7.5克制法共为粗末。功能主治治消渴。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粳米1

  • 经验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经验散药方名称经验散处方香附子(半生、半炒)、代赭石。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血崩。用法用量白汤调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医略六书》卷三十:经验散药方名称经验散处方桑皮1两半,前胡

  • 参苓白术丸

    《寿世保元》卷二:参苓白术丸药方名称参苓白术丸处方人参1两,白术(去芦,土炒)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怀山药(炒)1两,白扁豆(姜汁炒)1两,桔梗(去芦)1两,薏苡仁(炒)1两,莲肉(去心皮)2两

  • 柴胡黄连膏

    药方名称柴胡黄连膏别名柴胡丸处方柴胡(去苗)、胡黄连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盗汗,潮热往来。用法用量柴胡丸(《幼科证治大全》)。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 利便饮

    药方名称利便饮处方木通1钱,当归1钱,车前子1钱,生地1钱,白芍8分,川芎8分,白术8分,泽泻8分,甘草3分,灯心30茎。功能主治产后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玉案》卷五

  • 绿豆白菜汤

    药方名称绿豆白菜汤处方绿豆100克 白菜心2~3个制法先把绿豆淘洗干净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后煮沸,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即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用法用

  • 定喘化涎方

    药方名称定喘化涎方别名定喘化痰散处方猪蹄甲49个(净洗,控干)。制法每个指甲纳半夏、白矾各1字,入罐子内封闭,勿令烟出,火煅赤,去火,细研,加麝香1钱。功能主治喘急咳嗽。用法用量定喘化痰散(《医学入门

  • 白泽丸

    药方名称白泽丸处方阳起石1两半(煅令通赤,研),附子(炮,去皮脐,取末)1两半,钟乳粉(成炼好者)2两,白檀香(末)1两,滴乳香(别研)1两,麝香1钱(别研)。制法上药和匀,滴水和成剂,分作60丸。功

  • 防毒气防瘟疫灵药

    药方名称防毒气防瘟疫灵药处方明雄黄2两,鬼箭羽2两,丹参2两,赤小豆2两。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避一切毒气、瘟疫。主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白水送下。再用茅术2两半

  • 橘饼汤

    药方名称橘饼汤处方橘饼。功能主治除膈止消。主伤食生冷瓜果,泄泻不休。用法用量细嚼,滚水送下。摘录《绛囊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