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婴幼儿乳食停滞中脘,胃气上逆而引起的呕吐。其证呕吐酸臭乳片或食物,口气臭秽。《幼幼集成》:“此因乳食无度,脾胃嫩弱,不能运化”而成。伤乳用消乳丸,消乳行滞,安胃和中;伤食用保和丸,消食和胃,降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胎产秘书》:“凡妊娠小腹虚胀,因食硬物伤胎,胎即受病,传于脾胃,胃气虚冷,下逼小肠,若奔豚腰重,或大便闭涩,两胁虚鸣、宜服胜金散,温中下气,胎自安矣。”(吴萸、陈皮、熟军、干姜、川芎、厚朴)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四叶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茴香茎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甜橙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有因脾胃湿热而致者,足心热而不时汗出。因于脾胃虚寒者,足心冷汗时出。参见手足汗条。
见《外科大成》卷四。即锁脚马。详该条。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镫,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