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肘后备急方》。即恶露不绝。详该条。
即肥儿丸第二方,见肥儿丸条。
见平乐郭氏正骨法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藓皮之别名,详该条。
出《摘元方》。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润燥法之一。治疗大肠燥热而便秘的方法。患者大便干结、口臭唇疮、面赤、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实,用麻仁丸。
经穴别名。出《针灸资生经》。《针灸大全》作听河。即听会,见该条。
见营卫不和条。
见《陕西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
指脏腑阴阳俱虚,或气血俱虚,或肾阴阳俱虚。可因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阴阳俱损而致。在辨证方面,既有阳虚的见证,又有阴虚的见证。治疗原则应两补阴阳,并根据阴阳虚损的情况,分主次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