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救荒本草》。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清·吕熊飞《眼科易秘》:“时维夏令,红障满轮,暑气熏灼,最易染人。”即天行赤眼,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即涌泉疽。见该条。
本指铡碎的草,喻体内的水液废物。《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
病名。六经病之一。由邪热在半表半里所致。本病特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等。《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本太阳病不
证名。指气虚之甚者。《诸病源候论·乏气候》:“夫虚极之人,荣卫减耗,府藏虚弱,气行不足,所以呼吸气短也。”参气病条。
①喻人身经脉。《素问·离合真邪论》:“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②月经的别称。③《灵枢经》篇名。本文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土郁夺之,谓下无壅滞也。”上郁,指中焦脾胃湿邪郁阻;夺,指祛除。如湿热郁阻,腹痛腹胀,大便稀粘而臭,舌苔黄腻,用苦寒燥湿法。又如寒湿郁于中焦,胸闷,恶心,
【介绍】:见黄元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