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硫黄不拘量。以柳木槌研细,生姜汁调,炊饼,再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寒呕,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
经穴名。代号LU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阴肺经。位于上臂前外侧,平腋前纹头下4寸,当肱二头肌外侧沟处;或于尺泽穴上5寸取穴。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主治咳嗽,气喘,心痛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瞖,为翳的异体字,即横翳内障。详该条。
指邪热结于大肠而引起的病变。症见便秘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腹痛拒按,舌苔黄燥。治宜苦寒攻下。
书名。3卷。宋·叶大廉辑。原刊于1186年。本书为作者在各地行医时亲自试用和收集的一部验方集。上卷为治诸风、伤寒、气病等验方;中卷为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等验方;下卷为小儿、杂病、眼目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清脾汤第一方,见清脾汤条。
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①指婴儿。吴崑注:“乳子,乳下婴孩也。”②指产育。《说文》:“人与鸟生子曰乳,兽曰产。”③指哺乳。《张氏医通》:“乳子言产后以哺乳时,非婴儿也。”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葡萄疔。其形黑兼紫,如水晶,故名之。皰内黑血毒水宜去之,入追毒丹;内服夺命丹加托毒之品。
证名。指发狂或晕倒。《素问·腹中论》:“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详癫条。
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偏于下,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用补中益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