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孤脏

孤脏

①指脾脏。五脏中,心、肝、肺、肾四脏之脉均各合于四时中之一时,唯脾脏之脉不得独主一时,故谓孤脏。《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张志聪注:“四时之脉,止合四脏,而脾脏之脉各主四季月十八日,不得独主于时,故为孤脏。”②指肾脏。肾主水,为牝脏,与心肝二脏以火气用事不同。《素问·逆调论》:“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

猜你喜欢

  • 瞳人散杳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 痈疽神秘验方

    书名。明·陶华撰于1445年。1卷。本书主要是根据痈疽等病证及其若干兼证制定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以供临床参考。后薛己将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并附按语。

  • 上骱手法

    正骨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

  • 滑剂

    十剂之一。用润滑药物组成,具有除去留着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涩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滑能养窍,故润利也。”“张从正曰:大便燥

  • 悬雍垂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忧恚无言》篇。又名小舌、蒂丁、蒂中、喉花、蒂中、帝中、帝钟。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张口作“啊”音即可见。其与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桃体)共组成

  • 沈时誉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生。原籍华亭(在江苏松江),后迁居吴县。长于诊脉,晚年隐居山中,撰述有《医衡》一书,后由梅鼎等辑成(1721年刊行)。另有《病议》等书,未见刊行。

  • 卓雨农

    【生卒】:1906~1965【介绍】:现代医家。四川成都市人。十六岁开始随父学医,从事中医工作。解放后,先后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中医学院工作,任妇科教研组主任及附院副院长。著有《论崩漏》一书,并参加

  • 目不能远视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即能近怯远症,详该条。

  • 温疫

    病名。①与瘟疫同义。详该条。②指伤寒之热未已,更感时行之气(清·叶天士《医效秘传》)。其症身热头疼,烦渴呕逆,或有汗,或无汗,皆由温热相合而成。治宜寒凉清热为主。

  • 任主胞胎

    出《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指任脉主女子的胞宫与胎孕。《类经·任冲督脉为病》:“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养任也。”女子十四岁左右,任脉气通,冲脉血盛,则月经正常,婚后即能孕育。反之,任脉不足,则经、带、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