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肿

子肿

病名。见《医学入门》。俗称琉璃胎。指孕至五、六个月,胎体渐长,由于脾肾阳虚运化输布失职,以致水湿泛溢,流于四末。症见两足浮肿,遍及下肢,渐至周身,头面俱肿,小便短少。脾虚者,兼见倦怠无力,脘腹胀闷,治宜健脾行水,方用全生白术散肾虚者,兼见腰膝痰软,手足不温,治宜温阳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若兼胸闷胁胀,上方可加陈皮

猜你喜欢

  • 女科准绳

    见女科证治准绳条。

  • 内急

    症状。①指在内的筋脉拘急。《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甲乙经》卷二及《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三作“肘纲”)。”②大便急迫。

  • 八味逍遥散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加味逍遥散第一方,见该条。

  • 颧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系发于颧部的痈。由风热而生。初起小,后渐增大,焮红、肿、痛,进而皮溃流脓。初起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内服仙方舌命饮。参见外痈条。

  • 经前便血

    病证名。见《简明中医妇科学》。指每月行经前一、二日,大便下血。多因素嗜辛辣燥血之物,热郁肠中,大肠与胞宫并域而居,当经行之前,胞中气血俱盛,引动肠中郁热,因而迫血下行所致。症见经前大便下血,色深红,面

  • 萧文休

    【介绍】:见萧吉条。

  • 翣(shā 沙)舌

    病证名。《喉科心法》:“舌忽然肿大肿硬,即时气绝,名曰翣舌”。《鲍氏验方新编》卷一:“舌出口角,时时动摇,此名翣舌。”系指舌肿胀,多由心火上攻所致。治宜泻心火为主。外用皂矾,煅为末,搽舌上。参见舌肿条

  • 髓孔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大迎。见该条。

  • 恶露不尽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恶露不绝。详该条。

  • 循经性皮肤病

    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