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姜附汤

姜附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附子(炮.三钱)干姜(炮.五钱)

功能主治治中寒,四肢厥冷强直,失音,口噤吐沫。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

炮制右合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已经转下,又曾发汗,内外俱虚,邪气未解,表证不见,身无大热,昼日烦躁,不得眠睡,夜即安静,不呕不渴,脉候沉微者,宜服之。

又治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重订严氏济生方》: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僵直,失音不语,或卒然晕闷,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挟风不仁,加防风15克;兼湿肿满,加白术15克;筋脉挛急,加木瓜15克;肢节疼痛,加桂心15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朱氏集验方》卷四: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白豆蔻半两(去壳),附子1个(7钱,炮),缩砂仁3钱,白姜1两(炮),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脾虚腹胀,呕吐痰饮,食不进,或发寒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8分,空心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千金》卷十八: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生姜8两,附子4两(生用,4破)。

功能主治痰冷癖气,胸满短气,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化;亦主卒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姜汁、附子二味,辟冷癖,其力倍专,乃干姜附子汤之变法。彼取温中,故用干姜,此取涤痰,故用姜汁,两不移易之定法。

摘录《千金》卷十八

普济方》卷二○九引《指南方》: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干姜3两,附子3分,甘草1两。

功能主治阴寒暴下;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厥冷,语音不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引《指南方》

圣济总录》卷七: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干姜(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白术1两,细辛(去苗叶)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普济方》卷一九九引《广南卫生方》: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

功能主治瘴毒阴候,发热或寒,烦躁,手足冷,鼻尖凉,身体疼重,舌上苔生,引饮烦渴,或自利呕逆,或汗出恶风。

用法用量每个分作4份,每份用水1盏半,入炮黄耆干姜2钱,切作片子同煎至8分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滓再煎。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九引《广南卫生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生姜半两,艾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生地黄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脉痔有虫,时或痒痛,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赤水玄珠》卷二: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干姜5钱,熟附子3钱。

功能主治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忽然晕倒,口吐涎沫,状如暗风,手足厥冷,或复烦躁;兼阴症伤寒,大便利而发热;及中脘虚寒,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作2次服。或虑此方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汤相继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附子2钱,老生姜2钱(切细)。

功能主治痘正出时,调护不慎而为风邪所袭,眼直视,牙关紧者。

用法用量浓煎,灌下1-2酒杯。出微汗即愈。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辨证录》卷一: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白术1两,茯苓5钱,附子1钱,人参5钱,甘草1钱,干姜1钱。

功能主治冬月伤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一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杜仲干姜(炮)、附子(炮)。

功能主治腰脐寒痛,腰间如冰,得热则减,得寒则增,脉必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不知医必要》卷三: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白术(净炒)3钱,附子(制)3钱,干姜(炒)1钱5分,良姜1钱,炙草1钱。

功能主治暴泻不止,或大汗大喘,手足厥冷,气少不欲言语。

用法用量水煎,候温急服。

欲呕者,加制半夏2钱。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外科枢要》卷四: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别名参术姜附汤

处方人参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干姜(炮)5钱,白术5钱。

功能主治疮疡,真气亏损,或误行汗下,或脓血出多,失于补托,以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用法用量参术姜附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摘录外科枢要》卷四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姜附汤

药方名称姜附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3分,葛根3分,甘草(锉,炙)3分,桂(去粗皮)3分,芍药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巨阳中风,项背强,啬啬恶寒,汗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大枣2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取汗,未汗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猜你喜欢

  • 朱砂丹

    药方名称朱砂丹处方辰砂(水飞极细)石膏(烧赤,地内出火毒,取末)白附子(炮)各30克 生脑子1.5克制法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头痛。用法用量每服5丸,细嚼,薄荷汤送。摘录《鸡峰普

  • 大五补丸

    《千金翼》卷十五:大五补丸药方名称大五补丸处方薯蓣2两,石龙芮2两,覆盆子2两,干地黄2两,五味子2两,石南1两,秦艽1两,五加皮1两,天雄(炮,去皮)1两,狗脊1两,人参1两,黄耆1两,防风1两,山

  • 人参润肺丸

    药方名称人参润肺丸处方人参款冬花(去梗)细辛(去叶,洗)杏仁(去皮、尖,麸炒)甘草(爁)各120克知母180克肉桂(去粗皮)桔梗各15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足,咳

  • 大定心散

    药方名称大定心散处方人参(去芦头)1两,茯神1两,熟干地黄1两,远志(去心)1两,龙齿1两,白术1两,琥珀1两,白芍药1两,紫菀(净,去苗土)1两,防风(去芦头)1两,赤石脂1两,柏子仁3分,甘草半两

  • 会厌逐瘀汤加味

    药方名称会厌逐瘀汤加味处方桃仁6克,当归9克,赤芍9克,生地9克,元参6克,甘草6克,桔梗6克,柴胡6克,枳壳6克,枣仁6克,蝉蜕9克。功能主治养心清心,化瘀通络。主少阴虚火,蒸腾上扰,咽喉瘀滞。用法

  • 鹿菟丸

    《医学入门》卷七:鹿菟丸药方名称鹿菟丸处方鹿茸30克菟丝子山药各60克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补精血。治饮酒积热,熏蒸五脏,津血枯燥,小便频多,肌肉消瘦,专嗜冷物寒浆。用法用量每服30

  • 雷丸膏

    《普济方》卷三七七:雷丸膏药方名称雷丸膏处方雷丸、莽草各如鸡子黄大,猪脂1斤。功能主治小儿风痫,掣疭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并治大人贼风。用法用量上先煎猪脂,去滓,下药,微火上煎7沸,去滓。摩痛处;小儿不

  • 京蓬术丸

    药方名称京蓬术丸处方京三棱(煨,锉)半两,广术(煨,锉)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香附子(炒)半两,萝卜子(炒)半两,青皮(去白)3钱,枳壳(麸炒,去瓤)3钱,缩砂仁(炒)3钱,胡黄连3钱,芦荟3钱,胡

  • 理气散寒汤

    《会约医镜》卷七:理气散寒汤药方名称理气散寒汤处方苍术厚朴(姜炒)陈皮(去白)甘草各4克藿香砂仁枳壳各2.5克木香1.5克香附乌药各4.5克功能主治治中下二焦寒滞气逆,腹痛,或呕泻;或不呕不泻,而为干

  • 大黄泻热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大黄泻热汤药方名称大黄泻热汤处方大黄9克(细切,用水100毫升别渍一宿)泽泻茯苓黄芩细辛芒消各6克甘草9克橘皮6克制法上八味,哎咀。功能主治主脾有实热,腹中热而切痛,舌强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