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史堪条。
病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可伴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
养生铭文。唐·孙思邈著。《遵生八笺》:“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玄寝鸣云鼓,晨兴嗽玉津。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苜蓿之别名,详该条。
①出《新修本草》。为白前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①经穴名。代号BL6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关梁。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郄穴。位于足外踝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处。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并有足底外侧动、静脉通过。主治头痛,眩晕,
见《太平圣惠方》。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