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即玉米须,详该条。
用行气化瘀、消滞软坚以消除痞积的治法。如胁下肿块、坚实不移(多属肝脾肿大)或小儿疳积等病,均可采用此法。
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见《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可用吃力伽(白术)丸治之。参见传尸条。
口唇反卷、口张气直、口如鱼口、颤摇不定、口不复闭等,均属危重证候。
【介绍】:见盛端明条。
用通利之药,去除气滞邪壅之证。《汤液本草》卷上:“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又如产后气血壅盛,乳汁不下,用通草、王不留行等药以通窍下乳。又如湿痹之证,由于湿邪留滞,四肢沉重痠痛,用防己、威灵仙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小儿浮肿,详该条。
见订正金匮要略注条。
见《日用本草》。即芸薹,详该条。
见脉诀启悟注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