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开窍。详该条。
相当于鼻前庭部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血堂,即鼻内頞下脆骨空虚处也。”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英翰。福建闽侯人。先学儒后学医,并专心痘疹科。汇集各家著述,编有《痘经会成保婴慈幼录》一书。
见《天宝本草》。为乌桕子之别名,详该条。
耳鸣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耳鸣候》:“此为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医钞类编·耳病门》:“耳聋、耳鸣:有痰,有火,有气虚,有阴虚,有肝火。”《医学入门·耳》治气虚耳鸣,四君子汤。若气虚有火
病证名。亦名经行隐疹,经行癗。经前荨麻疹。指每值临经或行经期间,周身皮肤突起红疹,块形大小不一,或起风团,融合成片,瘙痒异常,经净渐退的病症。多因血虚、风热、血瘀所致。若因素体血虚,或久病失养,营阴暗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五灵脂、大黄、甘草梢、桃仁泥各五钱,牛膝四钱,官桂二钱,延胡索、当归身各六钱,三棱、莪术、赤芍药、川芎各三钱,琥珀、乳香、没药各一钱,生地黄七钱。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手法。为推法的一种。医者沉肩、垂肘、屈腕,以拇指指腹或指端为着力点,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将力持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有行气活血、消瘀等作用。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腹痛夜啼。系由内脏虚寒所致。症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曲腰而啼,眼中无泪,得灯火则啼稍息。治宜温中祛寒。用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