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嘈杂

嘈杂

证名。见《丹溪心法》。一作杂。俗称心嘈。《医学正传·嘈杂嗳气》:“夫嘈杂之为证也,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宁之状者是也。”有火、痰、酸水浸心作嘈、气郁胸膈作嘈及蛔虫作嘈之分。因火所致嘈杂者,兼见食已即饥,虽食不饱,治宜降火为主,可用和中汤三圣丸左金丸等方。若湿痰壅盛者,见气闷多痰,似饥非饥,不欲饮食,治宜和胃化痰,可用白术丸曲术丸。若系痰火,可用软石膏丸,或三补丸半夏苍术。如食郁作热者,先治火后消导。酸水浸心作嘈者,多因脾胃虚寒,水谷不化,故停饮作酸,症见泛吐酸水,治宜温中和胃,可用温胃饮六君子汤。伤及阴分者,用理阴煎金水六君煎。气郁胸膈作嘈者,症见胸膈痞闷,脉沉而濇,治宜理气宽胸,可用气郁汤逍遥丸。蛔虫作嘈者,驱虫自愈。参见火、痰条。

猜你喜欢

  • 树脑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樟脑之别名,详该条。

  • 瘟疫合璧

    书名。2卷。明·吴有性原撰,清·王嘉谟补辑。刊于1822年。王氏认为吴氏“《温疫论》一书,独阐杂气,创瘟疫之法门”,但“未免醇疵互见”,遂予删订重编,并汇集诸家有关学术经验作为补充,便于读者参阅。

  • 蛾风白喉

    病名。见《喉症指南》。多由患乳蛾,余毒未尽,复感时行疫疠之邪而变生白喉。治宜疏解疫毒、养阴清热。可选用银翘散、养阴清肺汤等加减。参见白喉条。

  • 儿发不生

    病证名,多因气血不荣于发所致。《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气血损少,不能荣于发,故令发不生也。”亦有因疮而秃落者,均宜地黄丸内服。

  • 太乙玉枢丹

    即紫金锭,见该条。

  • 小便失禁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淋闭》。又称小便不禁,详该条。

  • 聋聩

    病证名。系指耳聋不聪之谓也。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治宜补益肾气、滋养气血。

  • 朱彦修

    【介绍】:见朱震亨条。

  • 吴得夫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吴得夫集验方》7卷,已佚。

  • 单锁口

    病名。《医宗金鉴》卷五十七:“一嘴角有痘(天花)一粒,较诸痘独大,板硬无盘,名曰单锁口。两嘴角各又一粒,名曰双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