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癣

喉癣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又名天白蚁肺花疮。喉癣发于咽喉咽喉生疮或腐溃。以其形似苔藓故名。多由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阴液被灼而成。《景岳全书》:“喉癣证,凡阴虚劳损之人多有此病,其证则满喉生疮红痛,久不能愈,此实水亏虚火证也。”②过食炒煎炙煿,醇酒厚味,胃中积热胃火蒸肺所致。《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喉癣咽干生苔藓,初痒时增燥裂疼,过饮药酒五辛火,霉烂延开蚁蛀形。”③杨梅疮毒上冲,结于咽喉,亦可发喉癣。其症咽喉初觉干燥,痒而微痛,上有青白斑点,或如芥子大,或如绿豆大,或色暗晦,满喉红丝缠绕。“如哥窰纹,如秋海棠叶背后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日久渐腐烂,腐衣叠若苔藓,吞咽疼痛,晨轻暮重,至夜尤甚,潮热盗汗,声音嘶哑。治法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四物汤等加减。清热解毒、利咽喉。用广笔鼠粘汤加减。清血解毒。可选用杨梅一剂散外吹凤凰散(凤凰衣儿茶胆南星橄榄核等分,为细末,每二钱加冰片三分)。

猜你喜欢

  • 桂附八味丸

    即肾气丸,见该条。

  • 热漏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血漏。见血漏条。

  • 膝眼毒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托疽。见该条。

  • 传经尽

    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外感病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顺序。从某一经的证候,发展为另一经的证候叫传经。一般按六经顺传,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证候发展至厥阴经终止称传经尽。《伤寒

  • 食品集

    食疗著作。2卷。明·吴禄辑。撰年不详。卷之上分列谷部、果部、菜部,兽部,卷之下列有禽部、虫鱼以及水部,共计七部。除此,还有“附录”部分,专述饮食之宜忌,如五脏所补、五脏所伤、五脏所禁、五脏所宜、五谷以

  • 吴文炳

    【介绍】:明代医家。字绍轩,号光甫。建武(今湖北南漳县一带)人。著有《食物本草》、《医家赤帜益辨全书》、《神医秘诀遵经奥旨针灸大成》等书。

  • 里热不得卧

    外感不得卧之一。指三阳失于解表,邪热传里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里热不得卧之症:身热汗出,渴而引饮,小便不利,太阳经里热也;烦渴消水,口燥唇焦,大便坚结,阳明经里热也;寒热口苦,胁痛干呕,少

  • 紫红纹

    指纹深红紫暗,主热邪郁滞(见《四诊抉微》)。

  • 阴痓

    病名。见《丹溪心法·痓》。即阴痉。详该条。

  •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

    医案著作。许履和等整理。本书收载评选静香楼医案2卷、评选继志堂医案2卷、评选环溪草堂医案3卷、评选爱庐医案24条。每部医案分列门类,每门有验案数则,每案先录医案原文,后依次为柳宝诒选评、邓养初和孙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