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周氏医学丛书

周氏医学丛书

清·周学海编。刊于1891~1911年。三集,共三十二种。初集为周氏校刊的医著,计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脉经》、《脉诀刊误》、《难经本义》、《中藏经》、《内照法》、《诸病源候论》、《脉因症治》、《小儿药证直诀》、《阎氏小儿方论》、《董氏小儿癍疹备急方论》十二种。二集、三集以周氏所著及其评注的医书为主,计有《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内经评文》、《读医随笔》、《诊家枢要》、《脏腑标本药式》、《金匮钩玄》、《三消论》、《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印机草》十四种;以及《评注史载之方》、《慎柔五书》、《韩氏医通》、《伤寒补例》、《形色外诊简摩》、《重订诊家直诀》六种。全书内容广泛,大多切于实用。

猜你喜欢

  • 太阳痉

    病证名。指太阳病出现痉症者。《证治准绳·杂病》:“海藏云:发汗太多因致痉。身热足寒,项强恶寒,头热,面肿目赤,头摇口噤,背反张者,太阳痉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盖身以后属太阳,凡头项强急,

  • 盐蜜煎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盐(捣末)半两,蜜二合,皂角(捣末)一分。先将盐放锅内,次下蜜、皂角末,慢火煎,候冷为丸,枣核大,以铅粉滚为衣,纳肛门中。治脾黄胀满,气冲胸膈,大肠不通。

  • 肤胀

    病名。指因阳气不足,寒气留于皮肤而出现的全身肿胀。《灵枢·水胀》:“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医醇賸义》以此症由于宗气失守,虚气无归

  • ①五治法之一。对于病邪深伏,临床表现复杂的病证,应求其脏腑阴阳所属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②连续不断。《灵枢·九针十二原》:“余哀其不给而属

  • 易水学派

    金元时代医学上的一个学术派别。其代表人物为张元素,因张氏家居易水(今河北易县)故名。该学派重视致病的内因,具有创新思想,认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反对泥于古方。后由著名医家李杲加以

  • 妇女石淋

    病证名。多因经水未绝,肝经血虚,肝气郁久化火,凝滞浊液,渐结成粒。《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淋而出石,谓之石淋。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故淋而出石,细者如麻如

  • 莞草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

  • 续本事方

    见本事方续集条。

  • 竹箍

    正骨器械。抱膝的别名。出《疡医准绳》卷六。详该条。

  • 坐蓐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临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