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呕逆

呕逆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等。即呕吐。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润下

    又称缓下。用于不宜峻下的肠燥津枯的病证。如老年人肠燥便秘或习惯性便秘,以及孕妇或产后便秘,采用的药物多属甘平而润滑,如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又如大肠热结而津液枯燥的便秘,则用滋阴增液的药物,如玄参、

  • 鱼脊疮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由阳虚,复感湿热结滞而成。此证发展缓慢,患处皮肤坚硬肿痛,初起白泡,渐扩大形长似鱼脊,破后流黄水,成脓较迟。治宜补气温散活血。始用隔蒜灸,并可用真君妙贴散香油调敷;内服内

  • 蛾根

    经外奇穴名。位于颌下部,下颌角前1寸处。主治乳蛾;以及咽喉炎等。直刺0.5~1寸。

  • 中膂内俞

    【介绍】:见中膂俞条。

  • 逸者行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属气血逆乱,运动障碍之类的病证(如瘫痪痿痹等),可用行气活血通络的方药,使其通畅。如小活络丹之类。包括使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外治法。

  • 章次公

    【介绍】:见章成之条。

  • 隐病

    见杨志一《妇科经验良方》。指女阴各种疾患的总称。包括阴痒、阴挺、阴疮、阴冷、阴吹等。

  • 二十五变

    ①五脏的大小、高低、坚脆、端正、偏斜和六腑的大小、长短、厚薄、结直、缓急等各为二十五变。《灵枢·本脏》:“五脏者固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大小、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

  • 脐疮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又称脐中生疮。脐疮是在脐湿的基础上,皮肤破损,再感毒邪,壅于脐部,郁而不散,出现脐部红肿,轻者局限于脐部,重者可向周围蔓延,甚则糜烂,脓水外溢,同时可见发热,烦躁,唇红

  • 发指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天蛇头。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