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五脏病邪随经脉留客于肘、腋、髀、腘等八处关节。《灵枢·邪客》:“人有八虚,……以候五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
《伤科汇纂》卷八方。百草霜、白芍药各一两,赤小豆、白蔹各一两六钱,炮川乌三钱,白及、骨碎补、当归各八钱,天南星(泡)三钱,牛膝六钱。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温酒送下。治跌扑坠堕,筋
证候名。《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病苦头痛,目眩,惊狂,喉痹痛,手臂卷,唇吻不收,名曰肺与大肠俱实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为实邪所闭,失其清肃,影响大肠的传导
【生卒】:?~1867【介绍】:清医家。字寿芝。四川成都人。攻读《内经》、仲景著作及诸家学说。约10年读书所蓄之疑,得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豁然而解,自此诊治精进,以善于仲景方著称。撰有《寿芝医案》、增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口紧,一名月阙疮,一名雁来风,一名虫蚀疮。”其症唇疮口紧。参见唇疮条与紧唇条。
病名。九虫病之一。《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胃虫,状如虾蟇。……依肠胃之间。若府藏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动,而能变成诸患也。”《东医宝鉴·虫》:“六曰胃虫,状如蝦蟆,令人呕吐,哕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罗知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