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体表部位。出《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详頞条。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心的参考,故又名王宫,又名頞,见鼻条。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
【介绍】:见谢以闻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口干烦闷,灸足厥阴百壮。”又“治卒……又灸足厥阴,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三壮,在足大指本节间。”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定位在拇指背侧中线,跖趾关节部,灸治消渴,
稸,同蓄。积聚。《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书名。又名《仙传外科秘方》。11卷。元·杨清叟撰,明·赵宜真集。刊于1378年。卷1总论痈疽发背及内服荣卫返魂汤的加减法;卷2~4重点论温、热、凉性三个外用药方的用法及其他外科通用方;卷5~7为痈疽、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蒲黄饮,见该条。
病名。见《外科摘录》卷二。即疠风。见该条。
见瞻甫《慈航普渡》。即子啼。详该条。
即内服的膏剂。详膏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