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刺莓果

刺莓果

药材名称刺莓果

拼音Cì Méi Guǒ

别名蔷薇果(东北)

出处《黑龙江中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玫果实。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再行干燥。

原形态刺玫,又名:刺玫蔷薇、野玫瑰。

落叶灌木,高0.8~2米。根木质,粗长,暗褐色。枝暗紫色,无毛,小枝及叶柄基部有成对的皮刺,刺稍弯曲或直。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长圆形或阔披针形,长1~3.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有粒状腺点及短柔毛;叶柄有腺体;托叶宿存,长1厘米,下部2/3与叶柄合生。花单生或2~3朵;深红色,径约4厘米;萼片窄披针形,与花冠等长,全缘,果期时增大。果实球形或卵圆形,径1~1.5厘米,红色,具宿存萼。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缘开阔地及河岸边,山坡灌丛间及杂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球形,壁坚脆,橙红色,直径1.2厘米,种子有毛茸,共24粒左右。味酸甜。

功能主治①《黑龙江中药》:"助消化。治小儿食积。"

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理气,养血调经。治消化不良,气滞腹泻,胃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复方治顽固淋病:刺莓果一束。水煎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七叶仔

    药材名称七叶仔别名海南地黄连来源楝科七叶仔Munronia hainanensis How et T. Chen,以枝、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鲜叶1

  • 乔木紫珠

    《中药大辞典》:乔木紫珠药材名称乔木紫珠拼音Qiáo Mù Zǐ Zhū别名紫珠(《云南中草药选》),木紫珠、大树紫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梅发破(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 枳椇

    药材名称枳椇拼音Zhǐ Jǔ别名枳椇子[种子]、鸡爪树、鸡脚爪、万字果、万寿果、橘扭子、转扭子、九扭来源鼠李科枳椇属植物拐枣Hovenia dulcis Thunb.,以树皮与种子入药。树皮全年可采;

  • 盐蒿

    药材名称盐蒿拼音Yán Hāo别名沙漠嘎来源菊科差把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 Turcz. ex Bess.,以嫩枝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山西、西北。性味辛,温

  • 稷米

    药材名称稷米拼音Jì Mǐ别名粢米、穄米(《补缺肘后方》),糜子米(《饮膳正要》)。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之不粘者。5~6月采收,碾去壳用。性味甘,平。①《别录》:"

  • 长柄赤车

    药材名称长柄赤车拼音Chánɡ Bǐnɡ Chì Chē别名半边风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柄赤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lioniat soongii(Merr.)Merr.[Polyc

  • 广西莪术

    药材名称广西莪术拼音Guǎnɡ Xī é Shù英文名RhizomaCurcumae Kwangsiensis别名桂莪术、毛莪术来源为姜科植物桂莪术Curcuam kwangsie

  • 臭辣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辣树药材名称臭辣树拼音Chòu Là Shù别名野米辣、野吴芋、臭桐子树来源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臭辣树Euodia fargesii Dode,以果入

  • 斑鸠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鸠菊药材名称斑鸠菊别名豆腐渣树、聋耳朵树、鸡菊花来源菊科斑鸠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V. papillosa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

  • 红毛菍

    药材名称红毛菍拼音Hónɡ Máo Rěn别名豺狗舌、红爆牙狼、赤芳郎、大叶母猪菍、红蕊母猪菍来源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