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五疸之一。亦称酒黄疸,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泄所致。《寓意草·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
推拿手法。为推法的一种。医者沉肩、垂肘、屈腕,以拇指指腹或指端为着力点,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将力持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有行气活血、消瘀等作用。
见《赤水玄珠》。为椒目之处方名,详该条。
书名,为一大型丛书。约成书于宋代(960~1279年间),系道家仿佛家的大藏经编辑而成。内容庞杂,包罗甚广,不少是专为祈祷神仙的,有些是子书,也有医书。《内经》、《千金方》亦被包括在内。其他如炼丹、服
出《名医别录》。为方解石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芦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奇效良方》。又名倒靥、黑疮倒靥、陷伏。痘疮收靥时,外感寒邪,腠理复闭,身痛四肢微厥,痘转青紫或呈黑色者为黑靥。出痘时感受风寒或毒气弥盛,心热与外热壅郁,蒸腾不消,毒复入里;或食少腹泄,脏腑
书名。清·李用粹撰。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多属内科杂病。作者强调“医贵精详”。其治案,辨证审脉较细致,能掌握病之标本缓急,析证立方。案语或有艰涩之弊。后收入《三三医书》中。
病名。①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又名脱疽疔。消渴病合并脱疽者。初发可先治消渴,服流气饮、苦参丸以解毒生肌,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加蓼叶在内同煎,浸七天后,单以此叶贴在患处,余可参见脱疽条
膈证之一。又名食膈。见《医方考》卷三。详食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