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经入门

猜你喜欢

  • 春温

    病名。见《温疫论补注·诸家温疫正误》。伏气温病的一种,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治宜清

  • 串疽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又名老鼠钻、游走血脾痈。指生于背胁之疽。多因积愤郁火而发。初起漫肿无头,皮色如常,先发一处,后邻近增至二、三处,溃后多互相串通,渐溃透红色,疼痛牵引背之两侧。治宜顺气清热

  • 有子

    即妊娠。《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 面目浮肿

    证名。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有虚实之分。虚证亦称面目虚浮。多因脾、肺、肝、肾脏气虚衰所致。实证多由湿热壅盛、风火水气、阳明实热所致。《景岳全书·面病》:“面肿有虚实,肿者为实,浮者

  • 重可去怯

    用质重镇坠的药物,治疗惊怯及精神紊乱之证。《汤液本草》卷上:“重可以去怯,磁石、铁浆之属是也。”又如癫狂病可用磁朱丸等。

  • 狗舌头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即狗舌草,详该条。

  • 聪不内居

    系指由肾元虚衰所致之听力障碍。多发生于老年人。《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今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而声闻于外,此正肾元不固,阳气渐涣之征耳,欲求来复,其势诚难。”

  • 太阳痉

    病证名。指太阳病出现痉症者。《证治准绳·杂病》:“海藏云:发汗太多因致痉。身热足寒,项强恶寒,头热,面肿目赤,头摇口噤,背反张者,太阳痉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盖身以后属太阳,凡头项强急,

  • 胎溻皮疮

    病名。指初生儿有肉无皮的一种病症。见《外科启玄》卷八。又名溻皮疮。由孕母过食五辛炙煿等物,或父母患梅毒传染胎儿所致。症见患儿表皮呈片状脱落,肉色红润,如汤烫状,逐渐扩大,向四周迅速蔓延,甚则大部分皮脱

  • 李逢吉

    【生卒】:757~835【介绍】:唐代医生。字虚舟。陇西(今甘肃陇西、武山一带)人,通方书,自调药剂,为父疗治痼疾。